机械臂能干什么?
在城市街头,它能做一杯拉花咖啡;在漫威电影中,它能被冬兵用来对抗美队的盾牌;在自动化工厂,它能替代大量人工作业。
高效却冰冷,似乎是它的标签。
其实,在迈瑞医疗生产基地,机械臂正在向世界各地传递着生命的温度。
装配、搬运、贴标、封箱……5月12日,在位于深圳光明区的迈瑞生产基地里,几台机械臂忙碌不停,在机器视觉、语音识别、5G等技术的配合下,平均90秒,就有一台AED顺利下线。
与此同时,在上千公里外的武汉鲁巷实验小学建和分校,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家长接送点突然晕倒。学校保健医生迅速到现场,为他实施心肺复苏和AED除颤。
15分钟后,120救护车到达现场。目前老人状态已平稳。
5月12日,武汉鲁巷实验小学建和分校的校医为学生家长实施心肺复苏+AED除颤。
成功救人的这台AED,正是来自迈瑞。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又被称为“救命神器”。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天有超过3700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它可能随机出现在小区、办公室、运动场……
在救护车到达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CPR)和AED除颤,几乎是挽救宝贵生命的唯一办法。
装配一台“救命神器”需要几步?
迈瑞的自动化工厂重新定义了行业。
以装配单元为例,担任“主角”的是机械臂、RFID、智能电批等设备。
大到物料拿取、工单序号识别,小到贴标,都由它们承担。在方寸之间有序移动,主机、后盖、电池、屏幕、前盖先后就位,大小各异、分工不同的机械臂,仿佛一支最专业的交响乐团。
当小号机械臂细致地为设备拧进最后一颗螺丝,一台AED的总装就完成了。
而这只是第一步。
AED的装机环境多样,因此设备要经得起日晒雨淋,抵得住严寒酷暑。不仅如此,用于救治患者,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极高。
因此,在装配完成后,AED会被送到老化房,接受模拟自然环境的极限高温考验。
穿梭在装配单元和老化房之间的,是工厂的AGV搬运车。
事实上,在整个光明生产基地中,经常可见这种AGV小车和叉车,它们是迈瑞智能制造的关键一环。
工厂通过AGV、辊筒线等自动化物流设备,实现工序之间的物料传递,并且配置了物料超市,尽量将物料配送到线边,用机械臂自动上下料,降低对人工补料的依赖,提高流转效率,员工只需在特定点进行上下料。
在迈瑞自主设计并打造的生产线中,自动化率达到80%,只需2名员工,目前月均产能为2万台左右。
机器替代了大量重复性劳动,员工可以充当“总指挥”。
在生产线上有一块数字化面板,从环境状态、线体运行状况、良品率/直通率,到实时工作进展等数据,都能精准掌握。
2013年,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AED,在位于深圳南山区的迈瑞总部大厦诞生,从此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
2013年,迈瑞研发的D1系列AED
2019年上市的迈瑞BeneHeart C系列AED,除沿用之前大屏幕和物联网的创新设计之外,进一步融入了ResQnavi和Qshock等多项专利创新技术,让迈瑞的AED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不仅如此,由于迈瑞的用户来自全球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法规、海关、语言上的要求都不尽相同,因此给每台AED贴上印有专属编码的标贴,也是一项技术活。
迈瑞AED扬帆出海,在全球多个国家装机
为此,迈瑞工程师们在生产线的传输轨道上,配了一块金属板,它负责将实时打印出来的标贴接住,传送至视觉图像检测位。
为避免这块金属板和标贴粘在一起,工程师们搜罗了各种物料。
经过反复实验,最终决定,通过特殊工艺将陶瓷粉喷涂在金属板上,确保了这一环节的流畅运转。
完成了贴标、封箱后,一台台AED整装待发,准备被发往全球,继续传递生命的温度。
机械臂传递生命温度,
智能工厂照亮国产AED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