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称“腾讯基金会)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向南京大学捐赠150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急救设备。这是腾讯联合南京大学打造社会化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未来各方还将持续合作,致力于将南京大学打造成全国校园应急救护数字化的典范。南京大学副校长邹亚军、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贝晓超、腾讯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代表各方出席仪式并签订三方捐赠协议。
根据协议,腾讯基金会将在中国红十字会指导下,与南京大学探索提供校园场景下的社会化急救解决方案。除AED设备捐赠,该方案包括呼救响应机制、急救知识培训、急救志愿者管理等。通过探索半封闭场景下的数字急救体系,形成标准化规范并向外界输出。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贝晓超表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是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从去年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教育部多次联合印发通知,推进校园应急救护工作。南京大学是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数字化项目“安心校园”首个落地校园。腾讯基金会捐赠150套应急救护一体机,腾讯技术公益团队深度介入,将在南京大学校试点数字化急救创新机制,培训师生救护员,提高校园的应急救护能力。
南京大学副校长邹亚军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腾讯基金会的工作表示感谢。邹亚军说,南京大学将在各方指导下,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建设好校园应急救护体系,切实保护好青少年生命健康。
腾讯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表示,腾讯高度重视参与建立数字化应急系统。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装置AED,建立快速呼叫和抢救系统,能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死亡率。腾讯已在各办公园区装置AED,并在深圳的机场和部分学校试点布局。在南京大学捐助AED,建设校园应急体系,是腾讯打造数字化急救体系的第一步。一旦体系成熟,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最大限度利用AED设备,建设数字化急救体系
心脏急救最紧急的情况是心脏骤停,若不及时干预,患者将有生命危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目前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据了解,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使用AED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4分钟内救活率可达50%。国内外机场、高铁、高校等公共场所正陆续装置AED,以最大限度挽救生命。
由于成本所限,AED无法高密度投放,如何指示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设备,并且正确使用,成为抢救生命的关键。在急救体系建设方面,腾讯走在了国内企业前列。
据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总经理陈妍介绍,腾讯公司各园区均有安装AED 设备,各楼层张贴有应急码。一旦有人晕倒,人们可扫码呼救,中控视频设备接通,楼层保安收到通知,附近志愿者也会收到求助短信,以确保第一时间赶往救援。施救者也将收到奖励。从目击到抢救,全程确保在“4分钟黄金时间”完成。
在面向社会的急救体系打造方面,腾讯起步更早。2016年12月,腾讯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首张“AED地图”,上海与深圳市民可通过微信、手机QQ的“城市服务”,快速查找附近AED急救设备。2019年9月,腾讯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打造的“智慧急救”体系上线,用户只需点击宝安机场微信小程序的“一键急救”,就能找到最近的AED设备,急救人员也将在四分钟内赶赴现场施救,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南京大学属于人流密集的校园公共场所,符合装置AED的指引。2018年,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医学院首次放置一台AED设备,目前两个校区仅有11台AED设备,投放远远不足。陈妍表示,腾讯基金会捐赠的150套AED 设备,将装置在体育场、教学楼、学生宿舍等人流密集区域。届时南京大学的AED 覆盖率将达到 141 台/8 万,符合国际通行标准。腾讯技术公益志愿者团队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还将在南京大学开展急救系统及知识培训,确保校园内覆盖足够的急救志愿者。
腾讯成立专门部门 致力于社会价值创新
今年4月19日,腾讯公司宣布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公司核心战略,首期投入资金500亿元,设立专门事业部,用于包括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社会应急等领域的探索。4月22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接受南方周末专访,谈论本次战略升级背后的思考,其中就谈到“社会应急支撑体系”的设想。
马化腾表示,腾讯希望基于微信做一个社会型的应急支撑体系,在公共场所捐赠相应设备,建立社会化互助网络,解决应急问题。这也是腾讯成立专门事业部,探索相关业务的原因之一。未来腾讯还将在相关领域持续探索,以解决更多的社会应急问题。